国家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站网
站点介绍
国家黑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网
作者: 肥力网 更新时间: 2016-04-12

基本简介

吉林公主岭肥力和肥料效益监测站始建于1977年,为吉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1980年-1986年得到吉林省农科院、吉林省科技厅、吉林省农委的经费资助;1987年-1990年列入国家计委重点工业性试验项目;“八五”-“十一五”期间为科技部及农业部重点研究项目,并得到经费资助。
   监测站主要研究我国东北黑土区不同施肥制度条件下土壤肥力演变规律、肥料利用率以及肥料的农学和生态环境效应,黑土农田土壤质量和环境质量演变规律,最佳施肥制度以及集约化养殖废弃物农业利用的环境效应等。2005年进入农业部重点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06年进入国家野外台站研究网络。

研究方向

    (1)东北黑土区农田土壤肥力质量和环境质量演变规律

    (2)农田黑土有机碳库演变规律及驱动因子

    (3)大型畜禽场的粪便有机肥引起的土壤中重金属的累积及毒害效应 试验设计的原则:统一试验处理,统一时间采样,统一测定方法,统一长期保存样品,统一数据处理

长期定位试验处理

    (1)空白CK(不耕作,不施肥,不种作物);(2) CK(不施肥);(3) 氮(N);(4) 氮磷(NP);(5) 氮钾(NK);(6) 磷钾(PK);(7) 氮磷钾(NPK);(8) 氮磷钾+有机肥(NPK+ M1); (9) 氮磷钾(增量)+有机肥(增量)(1.5(NPK+M1));(10) 氮磷钾+秸秆(NPK+S); (11)氮磷钾+有机肥(NPK+ M1) 种植方式 2(玉米-大豆2:1轮作); (12)氮磷钾+有机肥(NPK+M2)

监测内容

    (1)东北黑土区土壤肥力和肥料效应的变化

    (2)农田黑土不同培肥方式的区域效应

    (3)不同轮作措施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4)土壤有机质和营养元素的平衡

    (5)养分在土壤中的形态、时空转化及生物有效性

    (6)土壤质量演变研究

    (7)干湿沉降、灌水和淋溶等物质循环过程

数 据 积 累

    吉林公主岭黑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站对土壤N、P、K、有机质、pH、容重、三相比、总孔隙度等土壤理化性质,以及植株养分含量、产品品质等多项指标进行了长期监测,建立了作物产量数据库、土壤养分含量数据库、植株养分含量数据库、气象资料数据库。16年共积累数据6000多个

    土壤:1991-2007年土壤养分动态数据、土壤物理数据试验基地原始剖面土壤(0-100 cm)各项数据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数据土壤微生物碳氮及土壤酶等数据

    气象: 1991-2007年降水、积温等气象资料统计

    作物: 1991-2007年长期定位试验农作物生物量、产量及考种数据, 1991-2007年作物秸秆及籽粒的养分含量观测数据, 玉米籽粒和植株的重金属含量数据

版权所有: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京ICP备05002838号-58
Email: fla@cern.ac.cn TEL:010-82106899 技术支持: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