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站网
站点介绍
国家潮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站
作者: 肥力网 更新时间: 2016-04-12

基本简介

河南郑州潮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站位于河南郑州市河南农科院试验农场,地理位置为北纬34°47?02″,东经113°39?25″。代表我国黄淮海地区典型潮土,地形平坦,海拔高度为59m,地下水位雨季在50~80cm,旱季在150~200cm,成土母质为黄河冲积物。

    我国潮土面积达1.9亿亩,处于热带向暖温带地带过度地带,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645mm,蒸发量1450mm,平均气温14.4℃,无霜期224天,冬春雨雪较少,夏季降雨集中,约占全年降雨量的60%。光、热、水资源丰富,适种多种作物,建国以来一直是我国的粮棉油生产基地,也是优质小麦主要种植基地。主要研究潮土不同构型土壤和不同施肥制度条件下土壤肥力长期演变规律;肥料利用率以及肥料的农学和生态环境效应;潮土区农田土壤肥力质量和环境质量演变规律,最佳施肥制度以及集约化养殖废弃物农业利用的环境效应 ,为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依托该监测站,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4名,发表论文30多篇;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研究方向

    (1)研究潮土区不同水热梯度带农田土壤肥力质量和环境质量演变规律

    (2)研究潮土区耕地土壤有机碳库演变规律及驱动因子

    (3)干湿沉降、灌水和淋溶等物质循环过程

试验设计


     大田长期定位试验设置主要处理: (1)撂荒(不耕作,不施肥,不种作物);(2)CK(不施肥);(3) 氮(N);(4)氮磷(NP);(5)氮钾(NK);(6)磷钾(PK);(7)氮磷钾(NPK);(8)氮磷钾+有机肥(NPK+M);(9)氮磷钾(增量)+有机肥(增量)(1.5(NPK+M));(10)氮磷钾+秸秆(NPK+S);(11) 氮磷钾+有机肥(NPK+M, 小麦大豆轮作);(12)预备区 。

监测内容

    (1)我国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土壤肥力和肥料效应的变化; (2)不同轮作措施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3)土壤主要营养元素的平衡状况; (4)养分在土壤中的形态、时空转化及生物有效性; (5)现代土壤质量的重要影响途径研究

数据与样品积累

    河南郑州潮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站对土壤N、P、K、有机质、pH等土壤理化性质,以及植株养分含量、品质等多项指标进行了长期监测,建立了作物产量数据库、土壤养分含量数据库、植株养分含量数据库、气象资料数据库。

    土壤: 1991-2008年的土壤养分动态数据、土壤物理数据; 长期定位试验剖面土壤(0-100 cm)数据

    气象: 1991-2006年气候观测数据

    水分: 每五年的土壤田间持水量, 2001,2002河南郑州土壤中NO3-N剖面变化数据

    作物: 1991-2008年不同施肥处理下小麦,玉米,大豆表观净生物量; 1991-2008年长期定位试验小麦,玉米,大豆生物量、产量及考种数 据; 1991-2008年作物秸秆及籽粒的养分含量观测数据

    保存样品: 1988年没有匀地试验前的基础土壤样品; 1990年正式试验前的各处理0-40cm土壤样品; 1991年以来每年玉米试验前的土壤样品; 每年的小麦玉米大豆籽粒\茎秆样品; 每次购置肥料样品; 部分年份的有机肥样品.

版权所有: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京ICP备05002838号-58
Email: fla@cern.ac.cn TEL:010-82106899 技术支持: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